简 报
2021年第2期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编2021年7月22日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中的优势,我校围绕“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美丽浙江”等十个主题,开展相关社会实践工作,让同学们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特选取部分优秀新闻稿编写本期简报。
目录
【领导关怀】
△校党委书记沈满洪出席学校与东阳共青团合作签约仪式并看望
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师生
△校长沈希来团委调研指导工作并看望慰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的同学们
△校党委副书记施美红走访慰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志愿服务】
△食品健康学院前往高虹开展支教活动
△艺术设计学院前往临安区湍口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乡村振兴】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走进台州蓬街镇镇东村创建美丽庭院
△经济管理学院前往临安太阳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教育】
△环境与资源学院探访百丈镇红色教育基地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前往贵州习水县探寻红色足迹
【团队感悟】
△“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团
△“微光-高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领导关怀】
沈满洪出席学校与东阳共青团合作签约仪式并看望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师生
7月21日上午,校团委与团东阳市委举行校地共青团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校党委书记沈满洪、东阳市副市长龚杭娟出席签约仪式。校团委书记魏玲玲、团东阳市委主持工作副书记何快快参加签约仪式。
沈满洪肯定了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东阳调研取得的成绩,对东阳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我校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表示感谢。他希望校地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宽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帮扶等方面的合作路径。
沈满洪指出,东阳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三乡一城”的金名片,产业特色鲜明,人才资源丰富,是一座向阳而生、充满希望的城市。沈满洪要求,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保持勤学好学的良好状态,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新路径;要在社会实践中长才干,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把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检验场,认真查漏补缺;要在社会实践中做贡献,真正把社会实践做扎实、做出成效,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智囊建议,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龚杭娟对社会实践团队到东阳开展调研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东阳市的总体情况及农业发展现状,希望实践团队通过实践调研,为东阳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龚杭娟希望校地双方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校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会上,魏玲玲介绍了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体情况。
何快快介绍了团东阳市委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数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萍介绍了在东阳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有关情况。
校团委和团东阳市委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前,沈满洪还走访慰问了在东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师生。
校团委、数计学院、团东阳市委相关人员,东阳市相关职能部门及部分乡镇团委负责人,校实践团队师生参加签约仪式。
校长沈希来团委调研指导工作并看望慰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同学们
7月20日下午,校长沈希来团委调研指导工作,并走访慰问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的同学们。校团委书记魏玲玲、副书记方殷杰、团委相关教师、二级学院团委书记代表、校级学生组织骨干代表参加座谈交流。
沈希认真听取了团委负责人工作汇报,详细询问了团委有关工作,对团委目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锚定目标,明确任务”的工作状态、“心怀学生,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团组织、团干部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稳步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沈希指出,共青团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领全校25000余名青年学生的重任,团工作要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在立德树人、育人成才中做出努力和贡献。沈希强调,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宣传党的主张,为党凝聚青年,是共青团最根本的政治使命和最重要的组织价值,全校各级团组织、团干部都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认识,牢记共青团工作使命,在凝聚引领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中发挥良好作用。
沈希要求,全校各级团组织、团干部要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理念,努力做到本职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有效融合,紧跟学校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团工作在育人成才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做到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育才一体化;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织密建强团组织体系,一竿子到底开展工作,把工作落实到每个团支部、每位团员青年,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既要给学生干部压担子,更要给学生干部予以充分指导,使他们在岗位锻炼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要树立团干部良好形象,始终牢记教师身份,一身正气传播正能量,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要秉承“体艺育人,终身受益”的教育理念,有效开展艺术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围绕“生态特色鲜明”主题,打造农林大学艺术教育美育品牌;要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工作创新,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增强共青团的影响力,打造“靠得住,叫得响,看得到”的共青团品牌,为学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魏玲玲介绍了团委工作基本情况,重点围绕打造浙农林共青团品牌,推进五育融合教育,落实重大攻坚任务等三个方面作了详细汇报。与会人员围绕各自工作进行了交流汇报。
会前,沈希看望慰问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中心的同学们。他强调安全是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基础保障,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平安地完成暑期实践各项工作任务。沈希要求,校团委要扎实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与各学院团委和实践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实时掌握工作动态;要强化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反馈团队师生提出的有关诉求;要注重总结凝练,固化经验成果,加强活动宣传,进一步扩大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影响力。
校党委副书记施美红走访慰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7月18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施美红先后来到临安区泥川村、校团委学生服务中心等地,走访慰问正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调研了解学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情况。校团委书记魏玲玲、副书记方殷杰等陪同走访。
施美红首先来到临安区泥川村,走访慰问环资学院“乡村零碳心语”暑期社会实践团,与泥川村村委会成员、实践团师生亲切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多个碳汇测量点。环资学院党委书记、实践团指导老师韦新良教授介绍了实践团的总体情况。
施美红向正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师生表示慰问,对同学们沉下心来、俯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活动表示充分肯定。她指出,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平台,实践团队将“碳汇”作为实践主题,与学习科研紧密结合很有意义,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提升。施美红勉励同学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贡献浙农林智慧和浙农林力量;要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走访调研,在走访调研中要立足客观实际,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切实帮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听从指挥,强化安全意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安全勘测,团结协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施美红来到竹林碳汇测量点,实地查看了解学生实践活动,亲切关心询问同学们在饮食、交通、蚊虫防护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同学们珍惜实践机会,充分发扬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品质,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积极投身到国家社会的建设中。
随后,施美红来到了校团委,走访慰问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
的同学们,她详细了解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总体情况,认真听取了暑期实践有关工作汇报。她指出,校团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是今年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中枢和指挥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畅通信息渠道、做好工作积累、注重凝练提升,实时掌握各团队实践情况,敏锐捕捉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进一步巩固暑期实践成果,扩大学校大学生暑期实践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今年暑期,我校共组建195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3000余名师生围绕“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主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十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青春力量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志愿服务】
浙江农林大学“微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高虹开展支教活动
7月7日,为响应学校“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号召,浙江农林大学“微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与高虹小学及高虹镇团委携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的“暑期夏令营”活动。
支教活动以“探科学精神,赏民族文化,强运动体魄”为主题,实践团成员通过诗词大赛、趣味实验、手工剪纸、攀岩等课程,帮助孩子们学习课外知识,掌握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技能。
在一节音乐鉴赏课上,实践团让孩子们聆听了不同民族乐器所演绎出的不同的流行歌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民乐和新民乐两种音乐,带领孩子们观看了融合了民族乐特色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少年》等作品的视频,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真切地领略了民乐与现代流行曲的碰撞之美。
7月13日,为期一个礼拜的高虹暑期夏令营即将落下帷幕。浙江农林大学“微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与高虹小学共同举办了闭幕仪式。仪式中,高虹镇党委委员宫浩对实践团的实践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此次的夏令营活动的完美收官,离不开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他希望小朋友们能发扬从团队成员身上学习到的优秀精神品质,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使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度,让陪伴与关爱真正落到了实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程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实践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组织协调本领。
在七天的相处中,孩子们学习了新知识,尝试了新事物,收获了陪伴和关爱;大学生志愿者们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加懂得了陪伴与关爱的重要性,相信此次支教活动会成为志愿者与孩子们最为宝贵的经历与回忆。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 彩虹课堂”逐梦大学生暑期实践团前往临安区湍口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浙江农林大学“艺术 彩虹课堂”逐梦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10日来到临安区湍口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湍口镇政府联合组织,主题为“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空巢老人,传承红色经典”。活动共分为三个系列:“彩虹课堂”、“寻找红色记忆”、“我的岁月”。
彩虹课堂通过绘画、手工、趣味运动、访谈等形式进行,以“我心中的红船”、“我绘‘伙伴’”等多个课堂活动主题,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和引导他们去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带领他们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寻找红色记忆”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对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的多位老党员进行了采访,感受红色脚步,体会风雨历程。老党员们与实践团成员亲切交谈,话语中充满了对自己往日岁月的回忆和对青年人的殷殷期盼。
在“我的岁月”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走进了乡村里的老年食堂,为每一位老年人拍一张精致的照片,留住最美好的一面。团队成员利用专业优势对每张照片进行了认真处理,最后将照片洗印出来送到老人们的手中。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而且获得临安区湍口镇政府的肯定,以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信念、不畏艰苦、奉献自我。始终坚持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矢志实学实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乡村振兴】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台州蓬街镇镇东村创建美丽庭院
7月16日,园林学院“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台州蓬街镇镇东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蓬街镇领导们进行了前期座谈。团队指导老师蔡梦莎简要介绍了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基本情况与历届成果。蓬街镇农业副镇长李天金、农办主任梁挺挺、镇东村党委书记梁妙云,分别介绍了蓬街镇基本情况、蓬街镇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也对此次校地合作充满信心。
7月17日上午,在镇东村党委副书记罗永俊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村庄挖掘当地特色、丈量场地感受设计空间、深入农户倾听居民需求,坚持“服务三农,造福百姓”的原则,将生活需求融入庭院设计,提升庭院的实用性,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践过程中,聂良振、程晓梦、王胤懿三位团队成员代表各组汇报美丽庭院设计方案。四个小组经过全面的考察研究,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特色出发,以“田田流水稻花香”为总主题,深度融合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反复推敲打磨,分别以“水”“稻”“花”“果”4个分主题进行庭院景观营造。施工团队代表对方案的可行性和造价进行评估,为后续施工做准备。
镇东村党委书记梁妙云对同学们的辛勤细致的工作表示肯定,希望同学们发挥最大的智慧,为镇东村美丽庭院的创建留痕发光。本次活动开创了路桥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校地合作的先例,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台州广电路桥中心委派记者对活动进行拍摄报道,团队负责人程晓梦、聂良振接受采访,简要介绍了设计思路。
园林学院免费庭院建设小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连续14年深入乡村,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打破传统的乡村建设模式,将高校优质资源引入乡村,让高校学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人居环境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和专业实践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庭院建设小队共30支服务团队,参与人员共计361人次,总计服务农户296家,辐射到浙江临安、富阳等30多个地区,并获团中央国家级荣誉6项,省部级荣誉16项。
点燃乡村之火,共筑振兴之桥。抓住历史机遇,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位园林人的初心;建设美丽庭院,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是每一位园林人的奋斗目标。让美丽庭院走进家家户户,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
浙江农林大学“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临安太阳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浙江农林大学“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临安区的一个田连阡陌的村庄——太阳镇。实践团首先与当地农民、经销商、合作社成员、政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了太阳镇生态大米的生产过程。
随后,实践团来到镇上的各大超市和粮油供应店进行采访,向负责人询问当地生态大米的种植情况、大米市场销售价格等问题,初步了解了太阳米近来在市场上的销售行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前往了太阳镇政府、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暨临安水稻集中育秧中心以及杭州佳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一步了解到了太阳米的生产状况、储存条件和当地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以及在市场上的销售行情等情况。实践团成员仔细倾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利用专业知识为太阳镇农业贡献了青春力量。
7月15日,团队成员经过三天的实地走访考察,充分了解了太阳镇的实际情况后,开启了“为老农代言”的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宣传,品牌商标设计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产品销售,为太阳镇生态大米的宣传做出了贡献。
在“我为老农代言”的生态大米促销直播中,网友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现出积极的购买意向。直播的良好效果显示出线上销售农产品的可行性。直播间的盛况让公司的负责人十分欣慰,让公司负责人看到了互联网的应用与学生的热情所碰撞出的不一样的火花。在实践接近尾声之时,公司负责人向我们表示了深度的合作意向,希望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我为老农代言”的乡村振兴活动之中,体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深刻内涵,一同为构建富裕示范区做出贡献。
太阳镇政府主任对实践团的调研成果表示了高度肯定,对实践团对当地农业公司的帮助表达了真挚感谢,并授予实践团队“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展现农林学子新风采”的定制锦旗,再次肯定了实践团的各项工作。
【红色教育】
浙江农林大学“短视频助农”创特色文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百丈镇红色教育基地
2021年7月12日,浙江农林大学“短视频助农”创特色文旅实践团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王懿祥与半山村党总支书记洪秋平共同为“百丈镇半山新四军休养所纪念馆”揭牌。新四军休养所纪念馆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的釜托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釜托寺既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同时也凭借其山高路险的地理优势,在抗战时期,成了周围百姓的避难之地和新四军的临时战地医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展厅,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深入了解了新四军休养所纪念馆的大背景、选址缘由以及新四军与村民的故事,不断地靠近一段光辉的历史,走进一段峥嵘的岁月。馆内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一份份珍贵的史料,再现了抗战时期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让参观者重温革命历史、共同接受革命传统的精神洗礼。
活动中,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双方代表签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把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把高校学科优势与半山村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进一步为半山村乡村振兴增加内核动力。
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为“三农”事业奉献一份绵薄之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浙江农林大学“四渡赤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贵州习水县探寻红色足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夯实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传承红色基因,追溯红色记忆,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四渡赤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赤水河旁,开展进驻式实践活动,学习党的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先烈,沿着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以完成与红军跨越时空的交流。
经过历史资料搜集、任务分工、访谈联络等前期准备工作,队员们于7月11日上午抵达贵州习水县土城镇。这是一座与红军长征紧密相连的小镇,有着“千年古镇·红色土城”的称号。
实践团首先前往四渡赤水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述说,清晰地了解到红军当年的生活和战斗历程。纪念馆内陈列着整齐的书籍文献、锈迹斑斑的物品,将那段革命的峥嵘岁月生动立体地呈现在眼前,再现了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和横渡赤水的惊心动魄。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战例,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其中蕴含的军事思想与领导指挥艺术,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从四渡赤水纪念馆到女红军纪念馆,从土城会议会址到红军总司令部驻址,从老街到女红军街,以及青杠坡革命烈士陵园、红军总参谋部驻地旧址,这些见证着革命历史的建筑,都让实践团成员从中深刻感受到了红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共产党人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的创新精神。
最后,实践团去到川黔交界处的二郎滩渡口,感受如今的赤水河,虽已经不像往昔那般让人望而生畏,但依然能看出当年被称为“天堑”的凶险可怖。现在走过大桥就能到赤水河对岸,当时横渡赤水,红军依靠百姓借出的门板、船只、绳索制成临时浮桥,艰难前行。赤水河边静默的大山,脚下广阔的土地,还有古镇老街里残缺不全的门板,皆是那段艰辛岁月的见证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通过探寻红色足迹,走进四渡赤水的这段历史,实践团成员充分领悟到伟大的长征精神,决心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做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团队感悟】
浙江农林大学“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太阳镇开展实地考察,并通过设计商标,直播带货的方式,为生态大米的发展注入了农林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一位学生,本次实践我们不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还亲身感受了一项产业发展繁荣的背后所需要付出的重重努力。我们将牢牢记住太阳镇的实践经历,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青年力量!
文/胡小燕
浙江农林大学“微光-高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我们的支教团支教经验丰富,始终秉持着初心,力求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小朋友们带来有意义的课堂,留下快乐的回忆。
而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支教不仅能培养技能,还是一次涤荡心灵的过程。在这次的高虹支教里我作为高虹支教团的一份子,我感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童真,也体验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艰辛。我认为课外教育对塑造完全的人格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高虹支教团队正是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为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们带来块乐,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文/斯启栋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如何落实“艺术振兴乡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好美丽庭院建设,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本次设计方案大到总体的规划、主题的选择,小到植物的配置、铺装的材质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听取农户需求,充分发掘当地乡村特色,以“田田流水稻花香”为总主题,“稻、花、水、果”为分主题进行庭院设计。我们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围绕主题来美化酒坛子、旧菜篮子、旧农具等老物件,并以此作为庭院的装饰品,希望能唤起人们内心的乡土情愫。作为农林学子,我们深感责任与使命之重大,定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自身所学服务三农,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
文/潘响
报:团省委学校部
送: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发: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吴雅楠汪鹏飞 审核:方殷杰 李姗姗 签发:魏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