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2021年第1期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编2021年7月16日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中的优势,我校围绕“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美丽浙江”等十个主题,开展相关社会实践工作,让同学们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特选取部分优秀新闻稿编写本期简报。
目录
【出征仪式】
△2021年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各学院开展出征仪式并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安全教育
【学习党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进萧山区衙前镇,探寻红色根脉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集贤学院联合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
△文法学院牵手高虹小学开展革命历史主题教育活动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走进松阳一中,开展主题宣讲活动
【人物访谈】
△村官学院走进义乌大陈镇,探访革命老兵
△继续教育学院采访抗美援越老战士饶永良
【实地调研】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探索苕溪流域生态问题
△现代农学院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出征仪式】
学校举行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7月8日下午,学校举行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倪建均出席活动并讲话,校宣传部、新闻中心、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各学院党委(总支)相关负责人、团委书记、师生代表共500余人参加出征仪式。
倪建均指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的重视和关心。农林青年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到脱贫攻坚一线,到乡村振兴前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艰苦实践中绽放青春,书写壮丽人生。
他希望全体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信念;要不畏艰苦,奉献自我,在暑期实践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做真正的“实践者”和“奉献者”;要认真学习,进取提升,在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的同时,认真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和提升自我;要服从集体,合作互助,讲服从、讲团结、讲纪律,共同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出色完成实践任务。
出征仪式上,倪建均为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服务中心授旗;与会领导为各学院推荐校级重点立项团队代表授旗。
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代表王懿祥、学生代表倪立分别发言。校新闻中心、保卫处有关负责人分别作新闻宣传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
校团委还与宁波奉化团区委共同举行了“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乡村振兴筑梦分享会,并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各学院出征仪式
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总体安排有力推进各项工作,通过举行出征仪式、做好行前培训、选配优秀指导教师等形式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学院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叮嘱同学们必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部分学院还进行了新闻报道宣传培训,希望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提升活动的层次,扩大和巩固实践成果。
【学习党史】
浙江农林大学“红藏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萧山区衙前镇,探寻红色根脉
7月12日至13日,浙江农林大学“红藏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开展了以“党史百年浙江乡村红色资源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前往萧山区衙前镇,探寻红色根脉。
一、参观红色场馆,重温峥嵘岁月
“农民革命运动为红色根脉的传承注入了重要力量,增加了鲜明的特色,是中国特色当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点……”7月12日上午,在衙前村农民运动纪念馆的会议室里,实践团指导教师雷家军教授为使实践团成员做好思想储备以取得更扎实的实践成果,给大家进行了参观前的动员和讲解。
在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洪流之巅”“农运先声”“星火燎原”“精神不死”等板块。这些板块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集声、光、电于一体,生动展示了在封建势力和地主压迫下农民敢为人先、奋起斗争的英勇历史和革命精神,将衙前农民运动的历史画卷在众人面前铺展开来。
二、追忆红色人物,传承革命基因
7月12日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杨之华纪念馆。大家通过聆听讲解、观看资料,从数百张老照片和书信文字中,对杨之华冲破封建旧思想束缚、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感人至深的革命爱情、积极推动妇女运动的英勇事迹有了更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深刻感受到了杨之华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随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大家在杨之华纪念馆宣誓墙前,怀揣着对杨之华的敬仰,对祖国的热爱,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忠心、信心和决心。
三、收集红色藏品,续写为公情怀
“锁岸高桥石洞深,山林小市两边陈。”实践团成员不畏酷暑,仍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态度继续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于7月13日上午到达坐落在萧绍运河边的凤凰村村史馆。村史馆陈列着一排排象征着凤凰村发展脉络的老物件,如民国时期的缝纫机、煤油灯,各种农耕器具以及各类藏书等富有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物。在村史馆讲解员的讲解中,大家进一步感悟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丰富红色资源和坚实红色根基的凤凰村,以创新发展的工业、多彩丰富的商业、希望田野的农业,成为了“美丽、幸福、勤廉、文明、和谐”的代名词,以全域景区化、管理智慧化、建设多元化的特色走出了一条将红色根脉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的腾飞之路,充分展现了凤凰村人的勤劳与奉献。
随后,实践团行至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农村子女学校即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踏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其中的“人必定兼有精神体力并且合而为一”,充分展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校内仍摆放着以前学生上课时的书桌、黑板,它们见证了衙前一代代农民子女教育事业的演进与变迁。
此外,瞿独伊的侄子向大家展示了诸多珍贵资料和照片,并在与实践团指导教师高君教授进行深入交谈后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手书的复刻品赠予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藏室”,为这趟“红藏之行”增添“红藏之物”。实践团成员对他致以诚挚的谢意,并纷纷表示要续写“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同时也是衙前农民革命运动一百周年。衙前镇是历史的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的发起,就能看到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序幕的拉开,就能看到农民群众强大力量的展现。衙前之行,实践团成员感触颇多,收获颇丰,进一步增强了爱农知农强农的情怀和志趣。
“挖掘百年乡村党史资料,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集贤学院联合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近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集贤学院联合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展开。此次社会实践以“挖掘百年乡村党史资料,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浙江乡村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和研究为实践主题,2019级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求真实验班分别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中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百年党史中乡村知识分子与红色故事挖掘整理”“乡村文化纪念展馆、展室的红色资源的运用和影响”三个分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队分赴安吉余村、萧山衙前、临安龙上三地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一、寻访乡村振兴 感受红色铸魂
7月12日,新农科求真实验班191班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雪莉老师带领下前往“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实地考察余村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的情况。同学们参观了余村党群服务中心展厅,通过展厅中展示的文字、照片和实物资料,感受十多年来余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敢于改变发展理念,关停水泥厂和矿山,探求科学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改革举措让人印象深刻。与余村村干部交谈得知,余村将以创建“生态旅游村”为目标,通过环境美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举措,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做到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转变,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新四军三次反顽战役时粟裕将军所设的指挥部“爱吾庐”,实践团的师生们重温新四军三战三捷反顽自卫战,开辟浙西根据地,巩固发展浙南、浙东根据地的历史。在孝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了新四军反顽战役纪念馆。馆中陈列着新四军在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军用品的原件或复原件,还有新四军缴获的战利品等,馆中图文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历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正如纪念碑上的字一样——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前,同学们默默悼念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新四军的革命精神,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精神源泉。
二、重温峥嵘岁月传承革命基因
7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洪千里老师带领新工科求真实验班191班同学赴萧山衙前,追寻衙前农民运动的历史。
上午,实践团师生来到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参观。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和馆内多媒体、雕塑等生动呈现了百年前衙前农民运动的光辉历史。接着,实践团继续来到凤凰山脚下的杨之华纪念馆,感受中国妇女运动开拓者的璀璨人生。下午,团队一行参观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沈定一故居,并与“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老人的后人亲切交流,听革命后人讲述峥嵘岁月。随后参观衙前农民运动先驱之一——李成虎烈士的故乡,凤凰村村史馆。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正是勇于开拓、坚贞不屈的农民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凤凰村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衙前的夏日盛景,是该地利用其红色资源,打通思想理论传播的生动缩影。”新工科191的陈清扬同学感触良多。“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大学生血脉之中,使我们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当铭记苦难,传承基因,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从苦难中获得奋进的动力,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不忘初心、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实践团成员马文佳同学感慨道。
三、探寻党史资源挖掘红色根脉
7月14日,新文科求真实验班191同学前往临安区烈士纪念馆和高虹新四军纪念馆进行调研,在带队老师宫瑜老师指导下了解革命事迹,感悟革命精神。
临安区烈士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打破时空限制,生动立体地再现了那段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表示,通过实践调研,他们对临安的红色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对红色革命精神的激励与引领作用有了更为直观的体会,认识到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理想信念。
下午,实践团参观临安区高虹新四军纪念馆。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革命先烈粟裕、刘别山的英勇抗战事迹,细致考察图文、实物、影像等珍贵的历史资料,感受当地军民在抗战中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对“烽火共战,军民齐心”的主题宗旨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深刻认识到了乡村党史资料的珍贵价值。实地调研后,各实践团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研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此次社会实践是求真实验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次综合实践,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浙江省“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挖掘和整理浙江各地红色革命资源,寻访红色人物等,进一步带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党史、悟精神、强信念,激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红色历史中汲取青春奋斗力量。
【志愿服务】
“童心向党,青春筑梦”——浙江农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牵手高虹小学开展革命历史主题教育活动
7月10日上午,浙江农林大学“守好红色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牵手临安区高虹镇小学,在石门村新四军纪念馆、红色文化体验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革命历史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守好红色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二十余名师生,对接高虹小学,大手牵小手共同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一、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心中有榜样,肩上有担当”,团队成员针对新四军的革命战斗史以及军民鱼水情展开了宣讲介绍,与学生们一同学习了新四军团长刘别生给村民们的感谢信,学习了先辈们的光辉事迹。让红色文化走进了学生的课堂,让革命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变得鲜活起来,也使得红色印象和革命文化得到了加深和积淀,精神血脉得到了赓续。
团队成员在宣讲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理解,也让高虹小学的学生们感受到了革命文化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了解了那段艰辛的革命历史,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革命精神的传承人,在学习中增进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共读红色故事,唱响爱国之音
“为什么明明是长满铁锈的鱼钩,却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战士谢宝金肩负68公斤的发电机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实践团的成员和高虹小学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共同聆听,共同学习,通过分享革命故事,知识问答,将学生们的思绪引回那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实践团的成员们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学习红色知识,继承先辈光荣传统,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最后,大家全体起立合唱少先队队歌,“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回荡在庭院上空。
高虹小学德育主任王燕老师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表示充分肯定,她提到:
“本次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感受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让同学们接受了革命教育,深刻领会到先辈们为建设新中国做出的卓越功勋,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们为党和人民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思想和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
浙江农林大学“有为青年”实践团走进松阳一中,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榜样引领的主题宣讲活动
7月8日晚七点,浙江农林大学优秀毕业生、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有为青年”系列社会实践团队19届团队队长雷朝礼同学带领“弘扬红色精神,争做有为青年”实践团,来到丽水市松阳一中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榜样引领的主题宣讲活动。参与此次宣讲活动的有松阳一中在读优秀学生、松阳一中优秀毕业生、松阳一中学生家长等。
在此次宣讲活动中,雷朝礼讲述了自己的高中生活,从初次的选考失利再到最后的高考提升了24分,成为了班级里进步最多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雷朝礼以亲身经历向松阳一中的学子们展示了何为越努力越幸运!
同时,雷朝礼也用轻松、真诚的方式向松阳一中的学子们展示了他大学四年的时光和经历。从初入大学的迷茫到在探索中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在这期间,雷朝礼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者时长650小时。
在社会实践方面,他连续三年前往革命根据地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多次前往基层实践锻炼,贡献绵薄之力,奉献青春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他加入栀子乡村振兴团队,通过研究方面上的努力,突破技术瓶颈,研发新产品,为农民搭建平台,提高农户收入;在学生工作方面,他坚持做一名服务好社会、服务好学校、服务好组织、服务好老师和同学们的学生干部。
在宣讲的最后,雷朝礼以一句话作为总结: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雷朝礼以其真挚感人的演讲,激励了松阳一中的学子们--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雷朝礼的宣讲结束后,“有为青年”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包林帆老师进行了总结:第一,做人要正,光明磊落,坚定内心,不走旁门外道;第二,做人要实,做事踏实,不浮躁,用心沉淀;第三,做人要强,选择的力量是强大的,随波逐流和逆风而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决定了将来会成为的模样。
最后,松阳一中为包林帆颁发校外德育教书聘书,包林帆老师寄语青少年:珍惜青春,永葆热情,保持对事物的好奇、诉求和欲望,为自己骄傲。
【人物访谈】
浙江农林大学“筑梦新农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义乌大陈镇,探访革命老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百年革命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7月13日,村官学院“筑梦新农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奔赴义乌市大陈镇探访革命老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义乌大陈镇不仅是中国衬衫之乡,更是一片红色热土,诸义东边区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传承红色精神,正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崇高的精神追求和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探访抗美援朝老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实践团在北金山村陈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抗美援朝老兵陈溪良的家。陈老已有88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精神抖擞,始终保持着革命者挺拔坚毅的革命精神。根据陈老的讲述,战场上他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由于战事吃紧,每天最少都要走120里的路途。当时条件艰苦,志愿军都是自带小米赶赴前线,一天常常只能吃两顿饭。头顶每天都有几十架美军飞机狂轰乱炸,不仅常常刚修好的桥梁又被炸毁,而且每天都有战友在身边牺牲。
提及为什么要参加朝鲜战争,陈溪良老爷爷回答道:“因为美国佬攻打朝鲜,就是要以朝鲜为跳板攻打中国。所以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就是保护中国,保卫自己的家园。”
最后,陈溪良夫妇寄语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事要认真,不管大事小事,一定要认真去做,才能真正做好做成事情!先要注意身体,再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未来掌握着你们年轻人手里。”
二、追忆峥嵘从军岁月,激励青年一代奋进
实践团前往杜门村拜访了96岁革命老兵傅立仁,据傅老介绍,他15岁时就参了军,先后参加了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曾任职陈毅元帅警卫员。
身为诸多著名战役的亲历者,傅老回忆到,当时每天都要走100多里的路程,脚上血泡破了又生,生了又破,全脚溃烂。他也因此留下了无法治愈的脚疾。但在战场上,共产党民兵战士前仆后继,英勇冲锋。
傅老说:“我们不怕牺牲,人死得多,但能打胜仗!”
离行时,傅老教诲实践团成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不要忘本,学好本领,服务人民。”
三、宣讲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随后,实践团前往大陈镇东塘区探访义乌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傅忠贤。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他不仅义务担任了义东地区红色革命党史宣讲员,还主动承担起大陈镇东塘区义务调解员的职责,从2015年至今,他调解了东塘区大大小小800多件村民纠纷,为东塘区和谐社区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他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大陈镇烈士陵园。傅忠贤爷爷在参观过程,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义乌市新四军研究会的情况,当问及目前大陈镇红色党史宣传存在的问题时,傅忠贤爷爷回复到,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年轻人缺乏参与动力,他希望年轻人多多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宣讲工作当中。最后,傅忠贤爷爷说到:“退休为老百姓办事有成就感,自己心里舒服。”
四、实践团成员感悟
村官201班 王舒哲:
聆听老兵们对建党百年来艰苦历程的讲述后,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坚定了要把红色故事续写下去的决心。
村官202班 赵苑含: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采访两位老兵,虽只是短短的一天,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却深深扎根在我的内心。他们身体充满伤痕,但精神仍然矍铄,在说起共产党时,混浊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们所有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采访抗美援越老战士饶永良
为践行初心使命,聆听红色足音,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优良革命传统,7月11日,浙江农林大学“学史力行,青春向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采访抗美援越老兵饶永良战士。
饶爷爷出生于1943年7月,1965年下半年前往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1969年入党。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与饶爷爷确定好采访时间和采访方式,以线上电话方式进行采访。饶爷爷向我们讲述了他参加抗美援越战争的一些经历:1965年下半年前往越南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队友的牺牲。在路途上他们还曾遇见了许多不满十岁的儿童,从交谈中得知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饱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儿童的哭声总是环绕在他的耳旁,看着被飞机轰炸的那些战友,这更加激起了他们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迫切。
实践团从饶爷爷处了解到,战争虽然使他失去了许多,但是在红色革命中所学习到的精神是永远不能够磨灭的。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战争结束后,他们还参与了公路的修建,饶爷爷说:“我们是修路的工程兵,越南7号公路、11号公路,都是我们修筑的。”
通过对饶爷爷的电话采访,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抗美援越老兵身上那如胡杨般坚韧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担责任,坚持艰苦奋斗,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要传承老一辈的红色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中图片由饶永良战士提供)
【实地调研】
打造生态河流示范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为积极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和“构建安全美丽的‘浙江水网’”举措,浙江农林大学“打造生态河流示范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苕溪流域为实践活动的起点,深入河流调研。团队旨在以大学生群体助力浙江省推进高品质幸福河湖网建设的十四五规划,打造生态河流示范点,提升人水互动的幸福指数,营造全民爱水护水氛围为目标。
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因流域内沿河各地盛长芦苇,进入秋天,芦花飘散水上如飞雪,引人注目,当地居民称芦花为“苕”,故名苕溪。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队赴临安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社会实践访谈。访谈中,临安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董国梁指出了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生态改造难、治理难、投入资金紧缺等问题。他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讲述了自己对生态河流改造治理的想法,让实践团对临安区河流整治的现状、未来规划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团队接下来的调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午,实践团队在临安苕溪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针对河流普遍存在的“硬化驳岸”、“生态破坏”、“人水互动少”等问题,指导老师结合实地现状,为团队成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同时,团队成员访谈了傍晚在河流周边游玩的居民,询问居民对于生活中河流改变的实际感想,以及希望如何改善河流等问题。
首日的调研活动完满结束,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白天的调研虽略显辛苦,但却收获满满。在对苕溪进行深入调研后,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要用我们大学生的力量为生态河流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的决心,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期望在实践中能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丰富社会实践经历,积极投身浙江省生态河流示范点建设!
接下来,“打造生态河流示范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以“绿色生态,人水和谐”的原则,探索如何使河流既能实现防洪排涝,又能达到人水和谐的目标,提升河流生态化与人水互动的幸福感,助力浙江省生态河流示范点建设!
深入基层调研,看智慧植保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寻找真知,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浙江农林大学“智慧植保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0日前往余杭区丁桥村农业种植区,开展了为期一日的实地调研活动。
实践团队抵达种植区后,在队长李军铭的带领下与提前联系好的前余杭区农业局负责人金友徳汇合。金师傅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种植区,并与队员交谈种植区土地的分配状况,种植区主要劳动生产力的年龄阶层,政府对种植区采取的相关政策以及种植区在播种、收割、植保等方面机械化的程度等现状,使得成员们对种植区的基本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余杭区丁桥村农业种植区以传统人工种植为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无人机对作物开展植保工作。种植区的工作人员就种植区内的植保无人机进行了专门的讲解,在设备的来源,无人机植保与传统植保,无人机打药的成本以及政府对于个人购买无人机的补贴这几个方面向成员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此次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对智慧植保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
智慧植保虽然在现在的发展阶段还有些许不足之处,但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支持,更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该种植区将这两点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前列。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考察,团队成员不仅亲身体验了“智慧植保”的实际应用,更进一步感受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感受到了“智慧植保”在新兴农业、智慧农业、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励全体同学更加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
报:团省委学校部
送: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发:各学院团委、各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吴雅楠汪鹏飞 审核:方殷杰 李姗姗 签发:魏玲玲